7月24日,第二届“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西南赛区比赛在四川成都落下帷幕。本站比赛是2011年的第三站分站赛,也是本届赛事的最后一站分站赛。本站比赛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昆明等地区的128名选手参加比赛,报名及参加培训的人数更是达到了191名之多,无论是报名还是参赛,都创下了技能大赛的最高纪录,为第二届“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分站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站比赛在成都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行。24日上午8时30分,开赛仪式在上海缝纫机研究所所长吴剑敏主持下举行,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本届技能大赛组委会主任何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设备保障局正局级巡视员吴兴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董事长李广晖,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人力建设处处长田耘,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狄进,成都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兰琦,成都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助理肖龙颐,⚽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副总经理、本届技能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朱寅,⚽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赵旭,成都德重服装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伟等领导出席开赛仪式。
本站赛事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成都市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成都德重服装设备有限公司给予大赛全力协助。成都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从赛前筹备到赛事安排都全力积极配合,各项比赛组织工作井井有条,不仅为工作人员和参赛选手提供统一服装,还有序地组织未进入这个拆装环节的参赛选手进赛场参观,感受比赛氛围。大赛吸引了成都商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缝制机械维修工在成都地区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行业,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目前从业人员500余人,不但分布较散,而且基本上都没有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未形成行业优势。近年来,随着新都、彭州、金堂三大服装产业园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缝制机械维修工的需求量大增,缺口近万人。这就需要职业素质较高、技能较强的维修工人,技能大赛就为当地维修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不仅可以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同时也推动了维修工行业在当地的规范化发展。
成都站许多参赛选手都给现场的工作人员及同行留下深刻印象。来自云南昆明同航服装设备有限公司的熊举,对大赛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早早就开始做着准备。不巧的是,就在20号,他的父亲去世,他的哥哥是陆航团战士,无法赶回家中尽孝,作为唯一能赶回家中的儿子,他必须担负起料理父亲身后事的责任。经理告诉他家事为重,等下次有机会再来参加比赛。这个22岁的倔强小伙子却不想放弃这次机会,23号坐飞机赶回了赛场,在飞机上他还拿着复习资料认真地看。因为飞机晚点,赶到大赛休息的酒店时已是24日凌晨一点,此时的他还不忘向同屋的同事了解培训内容,讨论比赛情况。在理论考试中,他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准确的故障判断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下午的拆装比赛中,他再接再厉,以第五名的好成绩成功闯入上海总决赛。
来自贵州的詹师傅在这个赛场上显得很是与众不同。这位48岁的汉子失去了右臂,参加比赛需要比其他人更多的勇气,也需要付出更多地努力。他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31年,最初是在服装厂做缝纫工,后来看服装厂的机器出了问题没有人修,他就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个活儿,在一次次的摸索中,他练就了一身纯熟的维修本领。参加比赛,除了证明自己不必正常人差,他更想通过和同行们的交流提高技艺。24日早上,他顺利通过了理论考试,进入到拆装环节。在拆装的过程,他不紧不慢、节奏从容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时不时用残存的右臂顶一下工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比赛。他这种顽强的精神感动了现场所有人,随着他比赛的结束,大家不由自主地送上热烈的掌声。
最终,黄勇、严道明、陈华、张维俊、熊举、洪桥西六名选手成功晋级上海总决赛,拿到了最后一批入场券。至此,第二届“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分站赛阶段的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从2010年6月20日在武汉起航,到2011年7月24日在成都落下帷幕,第二届“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分站赛历时整整一年。中南、中原、北方、江苏、浙江、福建、南方、西南八个赛区的比赛,覆盖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山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