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前,很多老国企都显露出疲态,不过西安标准是例外之一
“50年代开始做工业机,60年代从上海迁到内地。”⚽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董事长李广晖这样介绍他的工厂,这是人们印象里典型意义的“老国企”:创立时间早;从民国时期就为政府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有企业;为支援国家建设数次迁厂。
熟悉和经历过老国企的人,可能大多都会记得这样一种状态:缺乏竞争、缺乏创新、缺乏前进动力。时至今日,这些多年积弊显出的疲态,仍让人们很难改变对它们的看法。
当然会有例外,西安标准应该就是其中之一。“创新”,是这个已经有65年历史的老牌缝纫机制造企业,最为倚重的发展战略。
李广晖2008年接手西安标准,可以说,那是中国经济这一波困难期的开端,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制造业。“大家都很迷茫”,李广晖说,“当时大半年的时间,只明确一件事情,就是怎么干。”而最后,创新、品牌、快速反应,成为西安标准的最终思路,“基于用户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这条思路的首要环节。
“基于用户的基础”,就是了解下游服装业的现状和其对缝制设备的最新需求,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技术工人短缺,服装企业对缝制设备需求的最大趋势就是“能节省人”,西安标准把此做为技术创新的切入点。
比如,“以往的开袋工艺八个人的工作量,只需要我们的一台开袋机就能完成,省了七个人工”,公司副总经理余守旗说,“一台可以卖到二十多万,现在和兄弟、重机、杜克普几乎包览了国内市场。”
余守旗负责公司的技术中心,这里的主要职能就是研发新产品,也是执行公司创新战略的重要部门。事实上,除了技术中心,西安标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创新思想和技术的来源,就是公司位于德国的欧洲分公司。
2009年,欧洲最具盛名的缝纫机公司德国百福破产,西安标准接收了百福的研发总监、生产总监和销售总监等十几人成立了自己的欧洲分公司,“定位高端产品研发”。
今年5月,在TEXPROCESS2011期间,由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举办的“技术创新奖”评选中,公司备受关注的两项获奖技术X-FEED和VETRON,即出自这家分公司。
X-FEED是连续送料设计,使缝线张力较之前的平缝机产品降低35%,最大针距达到9mm,双送布牙构造实现平稳、连续送布,在使用光滑薄料缝制时,有效防止缝料错层,使缝纫操作更加流畅、高效。
而VETRON则是一个全新概念,把缝纫机功能模块分别设计成大的组件,通过模块的更换,实现不同机型、功能的转换。“比如汽车,车轮、电气系统等都可以被看成一个个模块,生产时,可以进行不同的模块组合”,余守旗说,“这像是缝纫机行业设计制造的一次革命。”
其实在李广晖看来,中国缝纫机行业目前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技术上的突破,“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缝纫机厂商之间惨烈的价格战。
余守旗也承认,即使被其视为“革命”的VETRON,也不是颠覆性的技术,“而是颠覆性的理念”。
不过在一些时候,理念和意识,也许比某项具体技
标准:老国企创新路
发布于:2011-10-28 04:26:30 - 查看:4187次